從Xavier BENONY的另類內心風景影像

     探討台灣攝影創作所衍生的種種問題 

 Xavier Benony-1.jpg 

撰文//留法影像藝術家紀國章教授 

 

Text by Artist Kuo-Chang CHI

 

 這些日子以來(1996~1999),經常在許多公開場合或各種媒體上

,獲知許多攝影人,甚至美術界人士在談論著台灣攝影藝術未來的

種種論說,其中更有部份人士,竟特別強調台灣攝影的未來,就是

得突破傳統攝影表現--相機、銀鹽相紙、傳統黑白暗房等單一格式

影像思維的呈現模式,而跳躍至所謂的影像裝置、拼貼、錄像裝置

、稀奇古怪的各式影像,甚至各類古怪奇幻或富爭議性質的影像呈

現,才是跟得上國際攝影潮流和有前瞻性的攝影未來等等。那麼在

進入21世紀的電腦數位高科技與數位影像軟體氾濫的今天,我們又

該何去何從呢?更可笑的是某學會的人士,更高談闊論地自認唯有

自我的數位合成影像,才是未來的攝影主流,其可悲的井底之蛙言

論,想必也是造成當今台灣攝影界遲滯混沌退化的因素之一吧!

  

現在,姑且讓我們試圖以冷靜的心情,仔細想想什麼是「攝影」?

「攝影」一詞又代表或說明什麼?怎麼樣的影像呈現才是「攝影

藝術」呢?而「攝影」與「影像」是劃上等號嗎?「攝影」就是

「影像」,但「影像」一定就等於「攝影」嗎?如果就前述所言

的話,那麼油畫、水彩、版畫、雕塑、裝置藝術、錄像與電影影像

又是什麼呢?今天或過去的各類美術繪畫藝術及平面單格或動畫的

攝影畫面的統稱,皆可用「視覺傳達、表現藝術」來統一概括,亦

即所有的平面美術、立體的雕塑或裝置藝術、電影或錄像的動態畫

面,甚至所設計出的各種想像畫面,不管是用傳統或用數位科技的

電腦軟體來完成,它們都可說是各類型的「視覺傳播、傳達影像的

表現。」

  

今天,我並非在此再提及什麼是攝影的本質?而影像又是什麼?

或者什麼是視覺傳達、傳播影像?因為今日,幾乎所有從事各類

藝術表現所獲得的成果--影像藝術作品,我們皆可將它視為一種

視覺傳達、一種影像藝術表現的大環境來概括它們。

  

在此,面對關心台灣攝影藝術未來的熱心人士或者嘲諷者,我想

,必須在此說出一句個人內心長久以來的語彙,那就是為何自古

至今在攝影藝術領域以外,亦即在油畫、水彩、素描、版畫、雕

塑、書法等相關藝術領域奮鬥、執著的藝術家們,只知在自己的

工作崗位上力求進步與創新,並不斷地注入新生命而附著於藝術

家個人所表現的作品風格,暫不管他們的表現藝術手法或風格是

如何的傳承與創新並容,他們堅守自己工作領域的那份心卻從不

曾改變;且從未聽聞他們會將原有自己的藝術表現領域,改變為

所謂油畫與水彩裝置或立體式的油畫、影像式的水彩,或是組合

拼湊式的油畫、水彩與素描、版畫共生共存等等表現意念 ! 既然

幾乎所有的各類美術創作人均堅守各自的崗位,發揚與保守他們

的傳承與創新的同時,為何一定要台灣攝影界去走不是攝影或未

知的攝影道路呢?

  

我相信攝影藝術表現應有的寬廣性,它也可能與各類不同表現的

相關美術類項來結合,甚至攝影也可有它跳脫傳統單一表現的影

像模式。但如果認為攝影只有跳脫傳統的影像架構,來到只有採

用數位影像合成的表現模式,才是攝影未來唯一且有效的道路,

筆者個人認為這樣的言論是很可笑且極為不妥當的言論。

  

至於台灣攝影的未來道路該如何的走下去,是否應讓其朝向自由

、自主且自然的選擇多元化發展呢?而不應該將攝影藝術僅侷限

於數學公式化的單一規範框框之內。就如同這些年來,在台灣攝

影界的部分人士也一直認為,好的展覽一定得要用無酸性卡紙裝

裱裱死的唯一展覽呈現方式,才能將攝影作品的展示發揮到淋漓

盡致;但諸位似乎也忽略一個好的展覽,到底是攝影藝術作品本

身的成果藝術表現展出?還是其美麗外表陪襯的相框、卡紙展示

呢?是否完全忽略台灣本島,其如此潮溼多雨的海島型天候與都

會環境嚴重的空氣污染?而如此地將心愛得意的攝影作品原作,

直接的裱死在所謂的無酸性卡紙的處理方式,真的是最好的選擇

處理嗎?因在台灣無孔不入的潮溼與骯髒空氣,真的不會鑽進所

謂的無酸性卡紙嗎?而其俱有化學成份的無酸性雙面式黏膠,在

台灣如此惡劣的潮溼與骯髒環境中,真的不會產生化學變化而變

成有酸且有毒的物質,最後成為破壞攝影作品原作的原兇嗎?在

此我並非道言,無酸性裱揹裱死的處理方式不好,而只是我們所

居住的環境,或許本來就不太適合如此高消費的照片裱揹裱死的

處理方式吧!且展覽過後、對幾乎賣不出去的眾多攝影作品與極

佔空間的裱死處理的卡紙、相框,又該如何處理呢?

  

其實,在台灣本來就有許多棘手的此類問題存在著,為何還要將

所預設的公式化框框規範、套在原本就有許多問題的「台灣攝影

界」身上呢?筆者個人在法國求學四年,嗣後每年夏天皆返回

國及歐洲各國,從事攝影文化交流、採訪、教學及旅行創作的

我,從來就未曾聽說攝影該如何如何的公式論調,原因乃是「攝

影藝術創作」就如同其它各類「美術創作」,甚至也如同複雜難

懂的各類股票、基金一樣,是無法用既有的公式化來規範、全面

性掌控;既然如此,對於生長在台灣的我們,何不讓攝影藝術自

己遵循自然法則,自由且自主地生存、延續下去呢?而「台灣攝

影」的未來,就交給生於斯、長於斯的攝影人士自主地決定吧!

甚至,根本也不須自擾擔憂於它的未來,因過去、現在,既是循

著自然法則而來的,而未來,既無法全面有效地掌控,那麼就讓

它自然地走下去吧!

  

而對於來自法國中青輩的攝影創作者Xavier BENONY的「再造

風景」系列影像,便是作者想像創作所引發的奇想,進而創造出

「另類內心世界的風景影像」。這便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攝影創作

案例,作者為了跳脫傳統風景攝影的紀錄表現模式,而在其內心

架構起一座追求另類風景表現的橋樑,並依循自己所想像的影像

再造模式,創作出屬於個人風格的內心世界影像。而如此地因追

求攝影藝術創作所引發的遐想、另類的想像性創作,在其所獲得

的作品成果時,內心將有如重生般的喜悅,想必只有創作者自己

才能深深體會,那種追求藝術創作過程的酸甜苦辣,想必這也不

是一般外人所能體會的。

  

記得1998年的夏天,在法國阿爾Arles小鎮與BENONY的簡短談

話中,所談論的一些攝影藝術創作上的有趣問題,其中便有關於

攝影藝術創作追求過程的自主性、以及未來攝影道路該如何走下

去等諸如此類的話題。當然;未來攝影藝術可能的創作走向,也

是我們談論的焦點所在。而在此近50分鐘的訪談中,也讓筆者更

進一步瞭解現今在法國中青代的攝影家們,所極力思考的一些問

題,乃是極力主張各類影像藝術創作的自主性、多元化發展與無

規範性框框等言論的訴求。那麼對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攝影界

,是否該靜下心來思考攝影藝術的未來、以及整體藝術大環境的

整合?是否也該學習法國優渥藝術發展的大環境,其所堅持的自

由自主且多元化的藝術發展呢!我想;這才是法國所謂的真正

『以文化立國』的實際展現,想必這應該也是想以文化立國的

台灣所可以借鏡學習的。衷心期盼台灣政府文化與教育部門,

可以在21世紀的未來,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以及學習法國以文化

立國的智慧與魄力;他山之石,實可切磋!

  

今年50餘歲的Xavier BENONY,出生於法國西南部的Niort小鎮

,曾就讀法國國立巴黎第八大學攝影系及攝影藝術研究所,取得

攝影藝術碩士學位,現居住在法國西部的昂熱Angers巿,擁有一

間小小的藝廊,也是屬於自己創作空間的攝影工作室。

 

對進行已四年左右的「再造風景」系列影像的BENONY而言,這

是走出學校後,最最滿意的系列攝影藝術作品。而在談到如何將

數百張、甚而數千張的小照片,拼湊組合出自己所要的另類內心

風景影像時,他那種詮釋追求藝術創作的神情,至今還深深地烙

印在筆者的腦海裡而激盪不已。

 

最後預祝這位來自法國中生代的攝影藝術家Xavier BENONY,

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再次拜讀其更精采的內心世界影像、另類的

影像藝術創作。祝福他!也祝福我們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紀老師 的頭像
    紀老師

    留法藝術家紀國章教授的觀想部落格 // Artiste et Photographe de Kuo-chang CHI //

    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