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憂鬱的觀景窗-留法影像藝術家紀國章教授專訪

            En sortant de la vitrine melancolique --

  entretien exclusif avec le Prof. Artiste Kuo-chang CHI

   紀國章本人造像-7(壓縮版)

文/楊齡媛(新聞局台灣光華與TR雜誌2005年9月號專訪)                   

春末的清爽還留在台北的空氣裡,一群學生魚貫進入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地下室,面對著100幅彷彿是印象派畫作風格的照片,其中又夾雜幾幅墨筆所勾勒出的線條圖,還有結合實景與油彩的圖像,讓參觀者不禁大聲讚嘆:「這是照片嗎?好像抽象畫喔 !」「照片怎可能拍成如油畫,抽象畫般的神奇影像呢?」

這場大型抽象藝術個展是花蓮之子紀國章花了12年時間而創作彙整出的「色彩三部曲」,他受超現實主義畫派大師米羅的激發,又希望跳脫攝影機寫實的框架,將繪畫美學的概念與技巧融入鏡頭影像世界裡,呈現實境裡融合抽象藝術的新影像世界。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場紀錄-1.jpg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場紀錄-11.jpg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場紀錄-4.jpg

這些重要的影像創作作品不但讓他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頒發「國際傑出藝術家榮銜」的至高榮譽,1997年個人黑白影像創作作品『黑白律動』,還應法國文化部與阿爾國際攝影節的邀請,在全球最重要的法國阿爾Arles國際攝影節舉辦攝影藝術個展,成為當時台灣近二十年來唯一獲邀請展出的影像藝術家。他的作品也陸續被法國阿爾鎮的梵谷文化中心紀念畫廊、巴黎國家圖書館、法國國立尼普斯 (Niepce) 攝影博物館、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巴黎國家現代美術館、義大利國家美術館、德國攝影博物館、比利時列日市立美術館等多國美術館典藏,在台灣中青輩攝影藝術家中表現十分搶眼。

善以色彩符號構築攝影圖像的紀國章,雖然和一般攝影家無異,經常揹著兩個相機、一個腳架及數個望遠變焦與廣角鏡頭浪跡天涯,但不同的是,他還隨身帶著素描簿、水彩或廣告顏料和彩筆。

「我會先用彩筆畫出構想,待所追逐的圖像隨著筆觸逐漸清晰後,才開始動手拍攝。」永遠白淨清爽、說話斯文而身材細瘦的紀國章,有著客家人的硬頸個性,他不怕負重涉遠,為了一幅好畫面,可以數十次往返不倦。而且他拍攝回來的影像都是一次曝光的成品,除了部分影像需藉由事後加工處理或修飾污點外,所有的作品幾乎全在手工攝影暗房中親自沖洗完成。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場紀錄-2.jpg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場紀錄-3.jpg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場紀錄-5.jpg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場紀錄-6.jpg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場紀錄-7.jpg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場紀錄-9.jpg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場紀錄-10.jpg

一花一世界
「我喜歡在平凡的事物中想像創造不平凡的影像作品;在大家都忽略的景色裡、或認為是腐朽的物件裡,追尋到獨特而美麗的永恆,這才是影像藝術創作存在的意義。」

《印象‧櫥窗》系列作品引申出各式各樣的「心窗詞彙影像」,就像一部階段性的生命史,表現出紀國章內心深處的無限遐思、憧憬與掙扎。

紀國章老師印象櫥窗攝影作品#1,1998.jpg 

在《色影斑斕》中塗鴉系列的照片,則是紀國章遊走法國與歐洲各國街頭時,看到許多不成熟的塗鴉,他不急著取景,而是用素描簿先畫出想要的畫面,再用水彩塗料修飾牆面後,才開始透過相機的觀景窗攝取影像。極富創意的紀國章,還嘗試把照片成品用顏料直接上色,傳達出另一種夢境似地迷離氛圍。當觀眾看到紀國章所拍攝一幅幅影色炫麗的作品,彷彿紀錄的是他多彩多姿的人生縮影,但這些創作,其實是匯集了他深受自閉症、憂鬱症,及3次瀕死經驗所烙印的苦痛記憶。

「這些創作多半來自有好、有壞的繽紛夢境,以及外觀世界後與內心對話的碰撞火花。」紀國章坦然表示,作品中一再出現大量的藍、紫色,其實與他長期內心深處的憂鬱症及童年的記憶有關。然而,看到他滔滔不絕、急切熱情地談著創作的點點滴滴,卻讓人很難相信,以前的他,竟是有著社交障礙而從不輕易在陌生人面前開口的呢。

無言夢魘
回溯童年,比同齡孩子提早兩年進入小學的紀國章,必須強迫自己培養出超齡的成熟;為了和同班的大哥哥玩在一起,他必須更勇於嘗試。才上學沒多久,他和隔壁的同學騎腳踏車在家門前的巷口玩耍,卻被突然轉進巷內的大卡車撞成嚴重的腦震盪,還目睹童年好友慘斃於車輪下,過度驚嚇下,他無法再開口說話,而且腫痛的腦外傷讓他只能喝粥度過好幾個月。其後,他雖然恢復了說話能力,但障礙依舊存在而無法好好學習語言。 

第二年,在沒有大人陪同的情況下,他第一次和同學們冒險去海灘遊玩,卻不小心掉進流沙裡差點兒滅頂,千鈞一髮中,彷彿有人使勁拉了他一把而逃過一劫,之後卻問不出、也找不到這位救命恩人。到底自己是怎麼從鬼門關前回來的?這個疑問,至今仍是無解。

上了國中,紀國章加入童子軍,並參加拇指山登山活動,沿途不改頑皮本性和同學嬉鬧,卻不幸翻滾山下,他又因此脊椎嚴重側彎,躺在家裡休養了好久。
這3次死亡交叉口的徘徊,留給紀國章許多後遺症:「我無法清晰地用言語做表達而導致害怕與人交談,所以寧願把自己封閉起來,與外界隔絕。」因為受創身心的自卑感,讓他從花蓮鄉下初上台北的北市高工就讀時,極度不適應,也變得格外敏感;而當時在昏暗流沙裡的短短幾秒鐘,已成為他這一生夢裡相隨的驚懼。

狂熱的自學者
所幸,「在攝影機的觀景窗裡,我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考上北市高工印刷科(現為大安高工圖文傳播科),紀國章當年對印刷沒有興趣,反而在黑白暗房裡發現影像世界的趣味。就在高三即將結束時,在沒有專任攝影老師指導的情形下,他獨自參加省教育廳及教育部所舉辦的全省美展與青年文藝創作獎攝影類,並拿到雙料冠軍,也獲直接保送就讀國立藝專。

就在他滿懷攝影夢想而升學時,卻發現教育環境無法滿足他狂熱的影像知識渴求,於是他從美術印刷科轉到純美術科又跑去學電影,但就像是海綿掉入了乾枯的井裡,只有徹底的失望而休學。但在國立藝專就學期間,他閱讀了許多攝影與美術相關書籍,並得知法國巴黎是一切攝影藝術的起點,又讓他燃起留學法國巴黎的夢想。 

同時間,紀國章也開始著手籌辦個人首次的攝影展。想起小時候家裡養了許多鳥,基於對於禽鳥的深厚感情,他選擇用望遠鏡頭走遍台灣紀錄野鳥與候鳥的生態,之後便以此創作個人攝影展,沒想到大受矚目,因為紀國章拍攝的野鳥影像,不是單純的野鳥構圖而已,而是運用波光、水暈的折射,融合水鳥的姿態,形成夢境似的迷幻場景,並獲得攝影大師郎靜山的青睞,收他為在台唯一的入室弟子,更開啟他日後步向國際攝影藝術的道路。

雖然熱愛攝影,紀國章卻也面臨台灣藝術科系學子普遍的困境──如何說服父母,藝術是條可以溫飽的出路?滿心希望到法國留學的紀國章,只好讓父母相信,他日後必能在法國闖出一片天地。但之前因逕自休學,已讓保守的公務員父親相當不諒解,但畢竟愛子心切,父親只希望他能完成兵役後再說。

「當我抽中『海軍』時,差一點不支昏倒。」兒時幾乎滅頂的恐怖記憶猶在,紀國章早已和水絕了緣,卻沒想到上天捉弄人,才幾週的新兵基本訓練,已讓他極度痛苦,更不習慣當時各種嚴苛的體能訓練、服從訓練,連上廁所還要報備批准呢。再加上到海上服役的日子一天天逼近,終於讓他深藏心底的恐懼逐漸浮出,而爆發嚴重的精神官能症。

「但是我不能再讓父親失望了!」原本已被軍醫判定幾乎可以退役的紀國章,還是隱忍住崩潰墜落的恐慌而繼續服役下去,幸好他憑著攝影專長得以調職為軍事攝影官,也暫止了他的憂鬱病症。

邂逅印象派
在法國留學期間,紀國章如魚得水般吸取了許多美學知識及豐富的人文素養,他愛上超現實主義派大師米羅的畫作,更欣賞梵谷大膽的用色及畢卡索的抽象之美;此時,他正在思考畢業創作作品的方向,因為不想成為「明信片式」的美景攝影師,而是要學畫家恣意在畫布上的創作影像,無奈相機的鏡頭是固定的,景物也無法更變,還受限於天候和光線等條件,迫使紀國章必需花費許多時間來實驗。 

《黃海岱戲說掌中歲月》,是紀國章在1995~1999年間最重要的人文紀實專題報導系列作品。

  紀國章老師之黃海岱戲說掌中歲月作品-7.jpg

 紀國章老師之黃海岱戲說掌中歲月作品-28 .jpg

 紀國章老師之黃海岱戲說掌中歲月作品-29 .jpg

 紀國章老師之黃海岱戲說掌中歲月作品-31.jpg

上圖為黃海岱(右)與李天祿兩位國寶級布袋戲大師對坐閒談。

紀國章回憶,在天候、季節、色溫、還有許多當地不可預知的外在環境,都會影響海波折影的結構與結果,有時為了盼到一張心中夢想的影像作品浮現成形,就在岸邊靜耗一整天、甚至於耗一整星期獲數個月以上的時間。幸好這一切沒有白費,當他呈上碩士畢業創作作品時,果然讓指導教授驚艷不已。紀國章順利拿到法國國立巴黎第8大學視覺影像藝術研究所的碩士學位,後來也擔任法國國立藝術學院的講師及5年後的講座教授資格。

對萬物總是充滿好奇的紀國章坦言,在《色彩三部曲──色彩符號、黑白律動、色影斑斕》中,每一階段、每一幅作品的誕生,都印證著他的人生歷程。他試圖透過相機,將深藏的每個片段記憶轉換成另一扇視窗,藉以彌補內在心靈。

凋萎之美
在法國得到許多藝廊與學者的肯定,紀國章本想在法國創作並渡過餘生,但和他最親近的阿嬤過世了,加上年邁的父親似乎極需他的陪伴,於是在11年前(1994~),他回到台北工作,卻仍繼續尋找下一個階段的創作靈感。

《黑白律動》就是在他緬懷以前常陪阿嬤作運動的台北植物園中,看到寒冬中的殘荷竟比綻放時還多了幾分淒美,讓他忍不住聯想到原始生命的脆弱與多變。於是他花了整整4年冬天,守候在荷花池邊,企圖攫住荷花死亡前的瞬間美感。

 紀國章老師之黑白律動#29,1997.jpg

紀國章老師之黑白律動#10,1996.jpg 

在孤寂專注的拍攝過程中,常有些來此運動散步與圍觀的人群不解地問:「這些都是垃圾嘛!有什麼好拍的?」但是紀國章卻讓這些殘敗的枝葉,透過美學藝術與黑白暗房放大技術,轉換成精采的影像藝術作品。只是,雖然他屢屢在守候影像時被觀眾說風涼話,但在台灣的這段時間,他確實有更深的無力感與失落感。紀國章突然驚覺憂鬱症似乎又復發了。

「因為知音難覓,我再也不知道是為誰而創作了!」在這段時間,紀國章在台灣發表了許多創作與展覽,但每每遇到展場與政府機構諸多不合理的要求;後來開始為台灣布袋戲大師黃海岱紀錄影像,而這段與國寶級藝術家的相遇經驗,更讓他認知到台灣社會對藝術工作者的無知與輕忽;爾後,恩師郎靜山去世,他更錯愕於政府與民眾對這位國際知名攝影大師的冷漠,讓他幾乎想放棄攝影。

國章認為,台灣長久以來重視升學而忽視其它才藝,迫使想學藝術的人,必須出走到國外尋求發展,或是雖留在台灣卻得另尋一條生計,最後只能把藝術當成聊以自娛的嗜好。即使現在,在文化創意產業催生下,政府開始重視藝術學子的培植,卻也只有選擇少數的項目贊助,而攝影至今還是極不受重視的。

靜待春天
「台灣人願意花錢看電影,卻不願意走進藝廊看攝影展,更遑論購買、收藏攝影作品了。」這樣不利於攝影藝術的環境,讓紀國章又一次陷入苦思。
 

在法國,每當有攝影大師去世,文化部遺產司便編列預算,並指定專家團隊,用2~3年時間,為攝影大師的作品分類、建檔、修護、建立數位相簿,之後更進行展覽推廣,並出版多國語言版本的作品集、傳記,不但有組織、有系統地保存藝術家的心血,更以實際行動展現對藝術家的尊敬。而在台灣,藝術工作者要什麼時候才能享有同樣的重視與尊榮呢?

「攝影讓我從自閉與憂鬱中走出來,只希望這條路也能有目標的繼續走下去!」把藝術當成唯一寄託的紀國章,還在等待觀景窗後的春天。

抽象與寫實之間

紀國章的攝影創作概括兩條路線,一條是平易近人的「紀實、人文」形式作品,另一條則是追求影像美學、挑戰既有視框的抽象藝術攝影創作。 

「台灣的整體美感環境不足,無法讓藝術工作者激發新的影像創意,因此只能先從人文、紀實的方向著手。」出國進修前,紀國章曾任職於聯合報系聯合晚報擔任攝影記者,累積了許多對社會人文的關懷與歷練。而19歲初次嘗試紀錄野鳥生態的作品《波光粼粼》,隨即受到學界與業界的青睞,後來發表的《1995巴黎人生夢》、《1997尼泊爾容顏‧Nepal》、《1998黃海岱戲說掌中歲月》等黑白人文紀實系列,也在世界各地榮獲多項獎項與美術館典藏的肯定。

受到法國印象派與超現實主義畫派大師的影響,紀國章更嘗試用相機挑戰畫筆,把心靈夢境的色彩圖騰試圖用鏡頭具象轉成抽象影像作品:《色彩符號》系列與《色影斑斕》系列,都是他在法國巴黎求學時的發想並持續至今的創作。

不論紀實、純影像或是抽象藝術,紀國章的藝術生命誕生於「前數位時代」,繼承視覺藝術的傳統,他認為攝影家就是「用照相機的畫家」,只是表達的工具和媒材使用不同而已,「藝術家就是要『從無到有』,把心中的概念轉換成為具象的圖騰。」

但是紀國章不認同一些攝影者誤把使用數位合成技術當成藝術創作。他認為,如果以數位合成技術取代主題構思與佈局光源等諸多元素,攝影者就不必再在嚴苛的氣候裡苦候影像,也不必用心算計每道光波帶出的影像效果,更不必終宵熬夜、泡在暗房裡訓練沖印技術,果真如此,那只會讓攝影藝術逐漸枯萎。紀國章到法國、歐洲各國和一些攝影家們聊到這個話題時,發現大家也有同樣的憂懼。

「原創性是支撐藝術的一切,絕不是當今數位科技所能取代的。」因為不想被數位科技牽著走,紀國章仍舊揹起他的傳統機械式相機FM2與及數個望遠與廣角鏡頭,出發到世界各個角落,尋找他心中的影像。也因為這樣,順著他的鏡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藝術,更是一種令人悸動的人生價值,一種虔敬態度。(聯合撰文:林益民/楊齡媛  

帶著強烈生命力與人道關懷的黑白影像作品──《容顏 ‧NEPAL》系 列,曾參與「1997法國聯合國際攝影節」展出達半年之久。

   紀老師之1998尼泊爾容顏人文紀實攝影001.jpg

紀老師之1998尼泊爾容顏人文紀實攝影005.jpg

 紀老師之1998尼泊爾容顏人文紀實攝影007.jpg

紀老師之1998尼泊爾容顏人文紀實攝影009.jpg  

1995年9月,紀國章應邀參與「法國貝比雍(Perpignan)國際報導攝影節」時,與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與越戰的美國戰地攝影記者Joe ROSENTHAL合影。

 紀老師與二戰記者合影.jpg

今年(2005-1-31)剛出版的《品味經典──歐洲攝影大師作品賞析》及《影像探索──歐洲新銳攝影家作品賞析》,是台灣少見極為重要的歐洲攝影相關著作,出版不到一個月,便立即再版,更為2005年2月份博客來網路書店藝術人文書區週排行榜第一名的殊榮。

紀國章老師2005出版專書-1.jpg

 紀國章老師2005出版專書-2.jpg 留法藝術家紀國章教授色彩三部曲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海報(媒體用).jpg   

以下為2005年前後,留法藝術家紀國章教授在法國現代美術館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前後重要媒體專訪報導: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覽主流媒體報導-1.jpg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覽主流媒體報導-2.jpg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覽主流媒體報導-3.jpg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覽主流媒體報導-4.jpg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覽主流媒體報導-7.jpg 紀國章老師2005北美館色彩三部曲展覽主流媒體報導-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